搞笑大小王

好文151021:朱安:安分一生,蹉跎一世

好文151021:朱安:安分一生,蹉跎一世

提到鲁迅,没有人不知道的,提到许广平,凡是对鲁迅稍有了解的,也大都知道。但是,如果不去百度搜搜,又有几个人会知道朱安呢?这个出生于浙江绍兴的平凡女人,本来是不会在历史上留下什么痕迹的,但是,当她中年的时候,却有许多记者热衷于写采访她的报道,即便是现在,在网络上敲下她的名字,也会出现很多有关她的资料。而这一切,和她本人并没有多大关系,这一切,只因为她的丈夫,是鲁迅。

朱安出生在一个官宦家庭,父亲做过县令一类的官,那样一个新旧思想激烈碰撞的年代,像朱安的家庭是十分注重孩子的尤其是女子的“制造”的。为什么用“制造”这个词,因为他们不会培养孩子,更谈不上关注孩子的发展,他们只需要一个符合封建礼教眼光的产物罢了。就像一株植物一样,它只能长成人们喜欢的样子,在这个过程中,一旦人们发现它长出来其他“多余”的枝条,便会毫不犹豫的将它减掉!

朱安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,据朱安自己的回忆,她缠足时,痛的大哭,但她的母亲却对她说:“好人家的女儿都是要缠足的。”到了上学的年纪。父亲却说:“女子无才便是德,好好的女孩子,读什么书,那些诗词唱曲的,没的把心念野了,只叫学堂的先生把三从四德和《列女传》这些书讲讲也就罢了。”所以,朱安没有上过一天学,识字也不多,虽然羡慕兄弟们可以念书识字,但是朱安还是把内心的渴望压制住,乖乖的学些女红针织,烹饪持家的活计,做大家眼里的“好人家的女子。”

在当时,朱安是出了名的性子和顺,家里长辈们说的话,朱安句句都听。和女眷们看戏,那些女眷说:“还是咱们安姐儿好,穿的端庄素净,你瞧那戏里头妖魅惑主的狐狸精,都是打扮浓艳的,最后也没一个好下场的!”其实十几岁的女孩子,哪一个不喜欢把自己打扮的漂漂亮亮的,即便自己长的不好看,但内心也还是向往那些漂亮精致的服饰的,不管是哪个时代的女孩子,都是这样的想法。朱安也是,只是在听了大人们的训导之后,她又一次压下自己的想法,乖乖的将自己装扮的像个大家闺秀,只是,她好像活得一点自主性都没有了……

很快到了适婚年纪,朱安的和顺恭谨是出了名的,于是周家老太太就将她定为自家的儿媳。周家虽然家道中落,但在当时也算是体面人家,所以朱家也是同意的。不过整个定亲过程,两家都没有问过自己孩子的意见,这段婚姻的两个主角,却在这个时候成了两个与此事最不相干的人。鲁迅和朱安,就这样在彼此都没有见过一面的情况下定下婚事。

可想而知这段婚姻的结果是什么,当时鲁迅身在日本,周老太太以自己病重为借口将儿子骗回国。等鲁迅回到家,发现婚礼一切都备办好了,就差他这个新郎了。鲁迅虽然极为反对,但是他不忍心伤害自己的家人,所以婚礼进行的很顺利,只是新婚之夜,鲁迅是睡在自己书房的。

此后,鲁迅便很少回家,和朱安的交流基本没有。鲁迅为了减少和朱安的接触,把自己的衣服用两个箱子装起来,一个箱子装干净的要穿的衣服,一个箱子装脏的要洗的衣服。朱安没有反对,还是一直温顺的伺候自己的婆婆,没有吐露过半句怨言。朱安识字不多,没有接受过什么教育,但是她并不傻,她知道她和鲁迅的差距,虽然当时鲁迅的学生都尊敬的叫她一声师母,但她知道,他们其实并不承认自己这个目不识丁的师母。

无论是当时的人们,还是现在的人,在说到鲁迅与朱安的这段婚姻时,似乎都倾向于认为鲁迅是这场婚姻的受害者,对于他后来和许广平在一起并生下儿子周海婴,也都表示理解。当然,我也表示理解,毕竟和自己不喜欢的人在一起是件非常痛苦的事情。可是,为什么很少有人提到朱安在这场婚姻中所受的伤害呢,即便是有,也是一句“鲁迅和朱安都是这场封建包办婚姻的受害者。”我觉得这样对朱安太不公平了,鲁迅还可以找自己的爱人,放着这段有名无实的婚姻,自去过他的自由日子。可是朱安呢?

其实朱安未必是爱鲁迅的,婚礼之前一面未见,婚礼之后也甚少见到鲁迅,又哪里来的爱呢?也谈不上夫妻感情,只不过碍于礼教传统,嫁夫从夫。侍奉婆婆,对丈夫没有半点数落,这都不是因为爱,只是因为脑海里的一个信仰,那就是做个符合礼教传统的“大家闺秀”。只不过,朱安为了这个信仰,付出了她一生的幸福,更可悲的是,世人还往往更容易注意到鲁迅所受到的伤害。四十多年的孤独心酸,有谁能够体会?或许有些人和我一样,在同情朱安际遇的同时,还带有一份恨铁不成钢的气愤,既然不是自己想要的婚姻,何不早点结束,既然有那么多的束缚,何不挣脱出来,靠着自己的能力,许自己一个美好的未来?

然而我们忘了,评价任何一个历史人物,都不该脱离当时的时代背景和人物自身的条件,在当时,朱安根本没有能力养活自己,女人的地位本来就低,更何况朱安都没有受教育的机会,她拿什么在社会上立足呢?所以,即便知道许广平和周海婴的存在,她也不在乎,只要鲁迅不要休了她。事实上,鲁迅知道朱安温顺的性子,所以也的确没有休了她,就这样,朱安一直是鲁迅名义上的正室,一直到死……

朱安一生,都是在压抑自己,压抑自己内心渴求的东西,也压抑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,四十多年独守空房,侍奉婆婆,晚年生活凄苦。她的一生都是在压抑中度过的,从没有抗争过。她唯一一次的抗争,或许就是在她晚年生活无以为继,准备卖掉鲁迅的文稿时,面对那些高呼要“保护鲁迅先生的遗产”的反对者,朱安第一次情绪激动的大声辩称:“你们总说要保护鲁迅先生的遗产,要保护鲁迅先生的遗产,难道我不是鲁迅先生的遗产吗?”是啊,朱安,这个本该平凡生活的女子,也的确是因为她是“鲁迅先生的遗产”,才会在历史上留下那一笔痕迹……

作者丨汤雅丽

好文推荐 关注微信

上一篇:好文151020:最好的休息,不是睡觉

下一篇:好文151021:找个有见识的人谈恋爱有多重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