好文170430:李宗盛最爱女人,王菲最强对手
文丨 国馆
三十年来,在华语乐坛能够跟王菲分庭抗礼的天后,非林忆莲莫属。
因此,《歌手》落幕,林忆莲夺得冠军,其实都在大家的预料之中。
歌迷中流传着这样的说法:
“这一届的《歌手》,参赛的选手是林忆莲、林忆莲的老师、林忆莲的歌迷。”
林忆莲的老师指的是杜丽莎,林忆莲的歌迷指的是一班听着林忆莲的歌长大的小鲜肉、小女神。
有人说林忆莲来参加比赛,是光环掉了,她漫不经心地说:“我没有光环,也不喜欢光环。”
整场比赛,她既不需要一味和迪玛希这样的小鲜肉飙高音,也没有因为排名靠后,慌不择路、作出调整以迎合那帮大众评委。
别人的掌声,最多是她可有可无的陪衬;她所在乎的,是她的曲调,她的歌声。因为在这一呼一吸之间,有她的情深,有她的动人:
“《不必在乎我是谁》是女人林忆莲,《至少还有你》是爱情中的林忆莲,而《铿锵玫瑰》则是作为歌者的林忆莲。”。
(林忆莲在《歌手》中夺冠)
在爱的幸福里,不必在乎我是谁
“女人若没人爱,多可悲,
就算是有人听我的歌会流泪。
我还是真的期待,有人追
何必在乎我是谁。”
林忆莲的辉煌,少不得李宗盛的成全:他用歌词写出她少女的渴望,她用歌声唱出他男人的多情。
李宗盛专为林忆莲写的第一首歌,是《不必在乎我是谁》。
林忆莲一看歌词,怦然心动:“天啊,这个男人怎么会这么清楚知道我的心声?”当年还是初出茅庐的小女孩,开始仰慕起这位才华横溢的创作者。
1995年,林忆莲加盟滚石唱片,与李宗盛份属同门。她失恋了,他会陪她聊聊聊,还给她写了首《领悟》,“啊,多么痛的领悟~”,完全是她的心声。
“李宗盛真的很可怕,他可以知道女人在想什么。”
李宗盛说:
“像林忆莲这样的女人,只听她的声音,便足以爱上她。”
但当时他已经有了家室,他爱得欲盖弥彰,她爱得无名无分,两人始终发乎情、止乎礼。他的发妻知道了,一直没出声,以不哭不闹的冷手段,希望丈夫回心转意;外界也知道了,对这对有情人狂轰滥炸,道德责骂。
李宗盛更难割舍,林忆莲更显尴尬。
爱而不得、忍无可忍之下,她选择出走加拿大,主动退出这场感情纠葛。
他也终于决定义无反顾,与妻子离婚,一路追到加拿大,在她门口淋了一整晚的雨。她忍不住重新接受了他。
拥入他怀中的那一刻,她终于“不必在乎我是谁”。此时此刻,她只是他的女人。
一年以后,才子佳人得偿所愿,奉女成婚。
(林忆莲抱女儿与李宗盛合照)
图片源自网络。
婚后他养家糊口,她做饭烧菜,看似可以肆无忌惮地,过着曾经满心憧憬的生活。
但正如一切婚姻都是爱情的坟墓,才子佳人的婚姻却也是灵感的坟墓。曾经相互成全的两个人,婚后事业却双双下滑。
他渐渐工作不顺,也没心情讨妻子欢心;她事业心也强,也没怎么花心思养儿育女。
曾经说过山盟海誓的两把嘴,现在却挥舞起唇枪舌剑。李宗盛的前妻甚至说,每次李宗盛和林忆莲吵架,她都要去劝架。
他赌气说过:“女人不要认为男人是什么都能做到的,女人的快乐是要自己寻找的。人生里面很多事情是无能为力的,男人也做不到。”
六年以后,这段婚姻终告结束。真实原因是什么,林忆莲和李宗盛都没有说过。留给后人评说的,只有那段高质量的离婚声明。
李宗盛说:“我们的爱若是错误,愿你我没有白白受苦。Sandy,祝你幸福,找到你要的,你认为值得的。”
而林忆莲则更有深度:
“今天北京刮了一整天怪风,雨亦下得很凶。无尽的灰洋洋自得,人的心情自然也没有好到哪里。
“天空的闪电叫我看见闪光灯,想起钟头前的我,那么陌生。没有想过要为自己的婚姻状况写声明,的确有一阵莫名的荒谬感。
就让生命多添一种颜色吧。”
(林忆莲与李宗盛)
图片源自网络。
至少还有你,值得我去珍惜
“也许全世界我也可以忘记,
只是不愿意失去你的消息,
你掌心的痣,
我总记得在哪里。”
“女人可以不要婚姻,但不能不要爱情。”
李宗盛之后,她一直没停下寻找爱。只是伤过之后,更加谨慎。
第一段感情对象是二十年前的男友陈辉虹,对方也是才子,她也还是佳人,命运兜兜转转,红线还是绑在两人身上。
第二段感情对象是小十一岁的音乐人恭硕良,经历过感情风雨,林忆莲终于说出那句话:
“我们只恋爱,不结婚。”
而他也理解。他对她的爱延续到对她女儿的爱:他教她女儿打鼓、弹吉他,还在纽约陪读,一来二去,顺便修复了她和女儿之间的感情裂痕。
《歌手》节目里,她在舞台上高歌,他在舞台下为她打鼓。「喜欢的童鞋请加微信:xinyuwenzi 」
细水长流的感情,莫过于此。
(林忆莲与恭硕良)
图片源自网络。
像旷野的玫瑰,抗拒绽放后的枯萎
那女孩早熟像一朵玫瑰,她从不依赖谁,
一早就体会,爱的凋匮和尖锐
她承认后悔,绝口不提伤悲。
林忆莲不知道,这首歌写的其实是她自己。
这也是李宗盛见她的第一感觉。
她曾经嘲笑自己长得“丑”,声音条件也不好,声线很薄、中气不足,节目声带录了3次就已经报废了声音,被人诟病“走音”、“不会唱”。
出第一张唱片的时候,反响就很不好。
林忆莲跟公司老板说:“我不唱了。我根本不适合做歌手,还是放弃歌手身份吧。”
老板半调侃半鼓励地说:“再试一张吧,如果还是不能适应,就不再勉强。”
凭着老板的支持,林忆莲拼出了“不疯魔,不成活”的劲儿:认真学发声和舞蹈,研究自己的声音特点,针对性地选歌,甚至开始跟进录音的每一个鼓点。
她找歌唱老师疯狂练习声音,其中一位就是杜丽莎。
杜丽莎说:“她天赋不算最好,但是最勤奋,天天去我那里练声,坚持了六个月,风雨无阻。”
(杜丽莎)
图片源自网络。
她敢于打造自己的形象:当时香港一片哈日风,林忆莲在第一张专辑里面就模仿甜美的日本女郎,结果失败了。
所以,第二张专辑的时候,她就跟公司说再也不跟风日本,她坚持自己的气质更适合欧美唱法。
她的老师杜丽莎不用说了,只唱英文歌;她另外两位老师,曾路得主攻基督教歌曲创作,江桦更向她传授了意大利歌剧的美声唱法。
林忆莲初次见江桦,对方就说:“我教的是美声法,你学了以后对唱流行曲有什么影响,我不负责。”
林忆莲说可以一试。
起初她用喉咙发声,学得很慢,于是她要求一周去三次,很快学会用丹田运气发声,声线一下子亮了许多。从学英文艺术歌曲,到意大利歌,甚至是歌剧里出名难度极高的咏叹调,她一座一座堡垒都攻克了。
下过了这番苦功,第二张专辑过后,她也终于红了,也一举开创了属于自己的时代。
(当年林忆莲连升9个音调唱《依然》的片段,连王菲都只能站在后面默默拍手)
斗转星移,时光飞逝,二三十年过去,当年与林忆莲同期出道的天皇天后们,嫁人的嫁人,退隐的退隐,只剩下她一人在音乐的世界里夺路狂奔。
现在开演唱会,林忆莲已经很少再唱《不必在乎我是谁》、《至少还有你》这样的哀怨缠绵的情歌,她有更广阔的追求。
2012年,她出了实验性大碟《盖亚》,这一张大碟,耗了她六年。盖亚是古希腊语,原意是大地之母。
从关注个人小情爱,上升到了关怀宇宙的境界:
“看看我们的过往的美丽的某个家,已无声不见它。
看看你现在摧毁的只需要一霎那,是怎样的代价。”
此碟一出,震撼了整个华语乐坛,拿下了当年最佳音乐概念、最佳传媒、最佳专辑、最佳编曲、最佳女歌手各个大奖。
“我改变,因为我想改变。”
《盖亚》
图片源自网络。
已经50岁的林忆莲,和19岁的她并无二致。她财务自由,不缺爱情,更重要的还有一颗放飞自我、不断求新的心:
当我们还在回忆那个为爱痴狂、哀怨缠绵的林忆莲时,当我们还停留在“你掌心的痣,我总记
(林忆莲在2017年《歌手》现场)